玩家无法直接通过角色自身生育孩子,但可以通过特定机制让村民繁殖后代。这一过程需要满足三个核心条件:足够的有效门、充足的食物供应以及安全的封闭空间。有效门指的是门两侧五格范围内被判定为外部的方块数量不一致的门,通常需要至少9扇门才能支持2个村民繁殖。食物方面,每个村民需要3个面包或12个胡萝卜/马铃薯/甜菜根才能进入繁殖状态。同时必须确保繁殖场所完全封闭,防止僵尸入侵导致村民变异。
建造繁殖场所时,推荐在地面以上3-4格高度搭建5x5的平台,用方块围住中心区域并放置半砖防止村民逃脱。平台下方需建立两格高的围墙,内部插上火把防止怪物生成。将至少两名村民引入封闭空间后,通过投掷食物使其获得意愿。当两个村民同时进入繁殖状态(头顶出现爱心粒子效果)时,约20分钟后就会生成幼年村民。幼年村民的职业与父母无关,完全随机生成,且需要游戏内20分钟才能长大成人。
繁殖系统的运作机制基于村庄人口检测逻辑。游戏会周期性检查村庄范围内(水平边界内,中心点上下5格高度)的成年村民数量,当该数量低于有效门总数的35%时,村民才会继续繁殖。利用这个机制可以设计无限繁殖方案:将大部分村民驱离检测范围,仅保留2名村民在繁殖平台,这样系统会持续判定需要补充人口。但要注意地下建筑因缺乏阳光判定可能导致门失效,建议在地表操作。
最经济的方案是建立自动化农田种植胡萝卜或马铃薯,配合村民自动收割机制。面包虽然可以直接投喂,但需要先建立小麦农场并烘焙,效率较低。建议在繁殖场所旁设置堆肥桶,让农民村民将多余作物转化为骨粉加速种植。繁殖过程中若爱心粒子突然消失,说明食物不足或空间拥挤,需要及时补充资源并检查建筑结构。
幼年村民的培育需要特别注意防护措施。由于其血量仅为成年村民的一半,极易被僵尸等怪物秒杀。建议在繁殖区域外围建造2格高的围墙,顶部加装屋檐防止蜘蛛入侵,地面铺设半砖阻止末影人传送。若需要转移幼年村民,可使用矿车运输或水道引导,避免暴露在危险环境中。成年后的村民可继续参与繁殖或根据职业安排对应的工作站点,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村庄生态。
这套繁殖系统的稳定性取决于细节处理。建议定期检查有效门数量与村民比例,当成年村民接近门数量的35%时要及时扩建居住区。繁殖过程中可能出现村民AI卡顿,保存退出后重新加载世界通常能解决问题。最终形成的繁殖体系不仅能提供稳定的村民来源,还能支持各类职业交易站的运作,是游戏中后期资源获取的重要途径。掌握这些要点后,玩家就能高效建立自给自足的村民繁殖体系。